在实质生活当中,有很多孩子会有如此的表现。有时,当他们在进行有兴趣活动,而父母想让他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要么不给予理睬,要么磨磨蹭蹭。有时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也一直写一会作业,发一会呆,或做一些别的小动作,诸如摆弄铅笔、小玩具什么的。如此的孩子一直让大人非常着急,同时又感觉没有办法,不了解该如何解决才好。
从孩子心理进步的角度看,这种磨蹭行为不是一种好的行为方法,它不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总是会使孩子在激烈的学习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将来走向社会也很难适应快步伐的现代社会生活。因此爸爸妈妈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磨蹭行为,知道其中是什么原因,帮助孩子改掉这一习惯。
虽然磨蹭在很多人眼中只不过一个简单的行为问题,但导致孩子磨蹭是什么原因却不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种。先天原因有的孩子的磨蹭行为是由神经开心机制和抑制机制的强度不同导致的。当神经抑制机制强于开心机制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表现为反应慢、不灵活、不敏捷,而当神经开心机制强于抑制机制时,孩子的行为则会表现为灵活、敏捷、麻利。
重压磨蹭有时候也是因为个体面临的重压、矛盾等导致的。大家都有过如此的体验:当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心情特别轻松,可是其次你心里又非常了解,今晚需要完成一项枯燥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会磨磨蹭蹭,总想多看一眼电视,碗一些去工作。这种磨蹭行为就是个体在面对重压时的一种应付行为。看有趣的电视与做枯燥的工作在个体心理上形成了冲突、矛盾,而又没一个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法,因而这就给个体带来了心理上重压,这种重压表目前行为上总是就是磨蹭。上面案例中的这个小朋友的问题就是这样。他一方面想玩,其次又迫于爸爸妈妈的威严和需要,这就在他心理上形成了重压,进而表现出磨蹭的行为。
不成熟的行为调控方法儿童心理进步还不成熟,对自我行为的深思、监控、调节能力还非常低。因此,他对我们的行为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还没明确的认识,没办法做出适当的调节。如此即便当他们的行为中出现磨蹭现象时,他们也非常难做出准时的调节第一,要理解孩子的磨蹭 即便是承认在一些问题上也常常会产生紧张情绪,需要心理筹备时间来进行调试。
对于正处于心理进步过程中的孩子而言,心理上的筹备时间久更为要紧了。因此,爸爸妈妈第一要对孩子的磨蹭行为给予适合的理解,这是孩子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进而作出行为决定的一个缓冲期。
第二,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来训练孩子做事高效的习惯。譬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父亲和孩子比赛哪个拣得快而准,母亲在旁边数数,数到50时双方停止。常常做诸这样类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在做事时神经充分开心、精神高度集中的习惯。
(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游戏办法)
一分钟专项练习。
(1)练习孩子专心做题。筹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2)一分钟写汉字练习,找一些笔画和书写困难程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状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练习。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很慢。这学期,我让他天天训练一分钟0、1、2、3、4、59的迅速书写。 (4)停止催促,坚持表彰。如最初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非常快做好,父母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非常夸张的样子。随时察看孩子在日常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彰。目前穿衣快多了!目前整理书包快多了。
3、给孩子一段必要地心理缓冲时间。
对于有磨蹭习惯的孩子,爸爸妈妈在需要孩子做事情之前,可以事先告诉他待会要干什么了,适合给他一个缓冲时间,然后在规定时间到的时候,果断地督促孩子从事某一项活动,使他渐渐改掉磨蹭的习惯。譬如,在吃饭前,爸爸妈妈可以说:时间到了,大家应该吃饭了。再给你5分钟玩电脑的时间,5分钟之后你一个人关了电脑,去吃饭。假如孩子不照你说的做,你可以再警告他一次,你目前可以玩电脑,也可以去吃饭,到底要什么你一个人想一想,想好了告诉我。当然,爸爸妈妈在语气上定要轻柔而决断。要让孩子了解你的立场非常坚定,没缓和的空间。不要让孩子看到你的犹豫或不坚定,使他有机可乘。
4、惩处体验法。
对于有的磨蹭的孩子可以用惩处体验法。譬如有些孩子做家家庭作业时磨磨蹭蹭,别的孩子半小时的作业,他2个小时完不成,而且又没改正的意思。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规定9点钟之前需要做完,做不完也不给时间做了。等到9点钟,爸爸妈妈按时让他停止,无论做完做不完。万一真做不完,他第二天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就会体验到磨蹭的坏处,如此才会主动去改正了。当然用这一办法应该注意两点:第一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要和孩子一块商定,从而预防他到时心里不服气;第二要事先和老师交流好,期望老师给予配合,一同帮助孩子纠正不好的习惯。